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 关注  > 正文
世界时讯:【原】我家娃就是传说中的“熊孩子”、“鼠孩子”、“蘑菇孩子”、“仙人掌孩子”……这可怎么办?
来源:个人图书馆-Dr老爸的育儿经     时间:2023-06-08 13:37:36

我家小丫,从小就胆子小,爱哭鼻子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上幼儿园的时候,有一次班上体检,需要验血,看到老师的通知,我心里就犯了嘀咕,小丫可怎么办?

去幼儿园的路上,我旁敲侧击、迂回婉转,将这个可怕的消息告诉了小丫,还好,她当时很平静,没什么反应。

放学时,我赶紧询问老师,小丫今天怎么样。

老师说,挺机灵的,验血时东躲西藏,四处游击,不过,最终还是成功被抓获,查了血。

回家的路上,我问小丫:“今天查血痛不痛,哭了没有啊?”

小丫说:“当然痛啦,不过我只哭了一小会儿。”

“那同学们呢,都哭了没?”

“他们才傻哦,都不知道痛!”

小熊可就不同了。

2岁多的时候,有一次去打预防针,小熊全程保持淡定、配合。

他目不转睛地看着护士阿姨把针扎进自己手臂,注射药物,再拔针,全程愣是一点反应都没有。

打完后,小熊把另一只手臂递给阿姨,说:“这边还没打。”

每个孩子都是如此不同,就算是亲姐弟!

为什么?

01

孩子的气质类型

因为,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,孩子也不例外!

有些孩子是乖宝宝,他们性情温和,意志坚定;他们的行为是可预测的,不会突然变成“熊孩子”;对于新鲜的事物,他们往往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去对待。

不过,那是别人家的孩子,自己家的那位,或者喜怒无常,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;或者退缩、消极,胆小如鼠。

总之,一无是处。

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个性,用专业术语来说,称为“气质”。

在大多数情况下,气质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品质。

不过,在某种程度上,也被他的经历、他的环境以及他的健康所改变(特别是在生命的早期)。

但是,对于一个已经上了小学的孩子来说,他的气质已经基本定型了,不太可能在未来发生很大的变化。

看到这里,家有大宝宝的爸爸妈妈们,你们有没有一种绝望感。

不过,我们可以先来学习一下常见的气质特征,以便更好地理解孩子,欣赏他的独特性,并尽量减少与他的冲突。

至少有以下九点构成了气质的主要方面。

1、活动水平

孩子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活动能力及水平。

2、规律性

基本生理功能的节律性或规律性,如进食、大便、睡眠习惯等。

3、进退

孩子对新刺激的反应方式(胆大包天或犹豫不决),无论是对人、情况、地点、食物或日常生活中的变化。

4、适应能力

孩子适应变化或新情况的难易程度。

5、反应强度

孩子对某一情况作出反应的强弱水平,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。例如:孩子看到一只小狗后,是立即跳起来暴揍它,还是迅速地逃之夭夭,都是强反应的表现。

6、情绪

孩子语言和行为中的情绪,是积极的或消极的,是愉快的或压抑的。

7、注意力强度

能集中精力或专注于一项任务的能力。

8、分心

是否容易因环境刺激而分心。

9、感觉阈值

儿童反应所需的刺激量。一些孩子对最轻微的刺激有反应,而另一些孩子则需要大量的刺激。

通俗地说,神经是纤细还是大条。

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气质特征。

容易相处的孩子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对周围的世界作出反应:他的情绪是积极的,他温和友善,很容易适应新的学校、新的同学,这种称为易于抚养型。美国儿科学会指出,大约有40%的儿童属于这一类。

另一些孩子,他们的情绪通常是温和的,但他一般会慢慢适应陌生的环境:交新朋友时,他们犹豫不决、害羞;遇到新的人和环境时,反应往往是退缩;面对困难,他更有可能出现焦虑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一旦他对新的人和环境更加熟悉,他就会比较容易地接受他们。这种称为缓慢型。

也有部分孩子属于难于抚养的气质,他们往往对外界作出消极和强烈的反应:他可能从小就很容易发脾气,性情暴躁、固执和紧张,他可能会很难适应新的环境。这种称为难于抚养型。这些孩子通常会有比其他孩子更多的行为问题,对父母、家人造成很大的压力。

02

气质与家庭环境

气质主要是一种先天的特质,从出生起就基本确立了。

我们可以观察到,有的宝宝刚出生就喜欢折腾父母,是所谓“高需求宝宝”;而有的宝宝却情绪平和、容易相处。

因为先天禀赋很难被改变,所以,针对孩子不同的气质特征,正确应对很重要。

怎么应对呢?

1、易于抚养型就不用多说了。

2、对于缓慢型,最需要的是耐心。

因为这样的孩子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较慢,神经纤细、敏感,如果家长态度粗暴、急于求成,其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。

可能会导致孩子时时处于警惕和应激状态,容易出现各种行为问题。

3、难于抚养型是最麻烦的一种。

首先,一定要注意区分难于抚养的气质和身体或心理的健康问题,家长如有怀疑,请及时就诊,寻求医生的帮助。

难于抚养型的孩子可能在气质的多个维度都存在一些麻烦的问题,需要家长了解气质各维度的特点,顺应孩子的气质特征进行科学养育,使其气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。

如对活动水平高的孩子, 父母可适当多安排一些运动量大的活动以消耗其过剩的精力,而且,用一些平静的活动,如亲子阅读、做手工来让孩子保持一定时间的安静;对活动水平低的孩子,则应适当增加其活动量,不要替代孩子做他应做的事。

对于适应性弱的孩子,在面对新环境、新食物、新事物的过程中,要给他们充分的适应时间,不要强迫孩子,要循序渐进让其慢慢适应。

反应强度高的孩子,对较小的刺激往往也反应过度,所以应该尽量避免刺激他们,不要动辄打骂,态度可以坚定,但应该耐心、温和;反应强度低的孩子,可能显得比较木讷,不过,他们也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,能够专心致志。

总的来说,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越高,家庭的氛围越积极,虽然孩子存在不同气质的差异,其行为方式也会向好的方向发展。

所以,了解自己孩子的气质,接纳他们,逐渐引导,对于某些孩子,这可能很艰难,但是,我们只能如此,我们也必须如此!

03

后天的因素

孩子的个性特征,行为模式,虽然受到先天气质的影响,但是,某些方面后天也是可以改变的。

性格就是这样一种后天可变的心理特征。

根据临床医学儿科专业本科教材《儿童保健学》第三版的说法:

性格,是人在后天生活环境中形成的心理特征。

性格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。

埃里克森的“心理社会发展”学说认为儿童性格发育经历五个阶段:

1、信赖与不信赖(婴儿期,0~1岁)

当生理需要(如吃、抱等)得到及时满足时,婴儿产生信赖感;而婴儿的基本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,婴儿产生对人和世界的一种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。

2、自主与困惑(幼儿期,2~3岁)

幼儿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,能听懂部分成人语言。

当幼儿自我实现得到满足和鼓励时,扩展了认识范围,培养了独立能力,幼儿自主性得到发展;若自主力受到限制,幼儿则产生困惑。

3、积极和内疚(学龄前期,3~5岁)

儿童能按父母要求引导自己的行为,即产生行为的主动性。当儿童主动行为失败会产生失望和内疚。

成人的态度对发展自信心非常重要。

4、勤奋和自卑(学龄期,6~12岁)

儿童勤奋学习,取得成就,得到表扬,会更加努力勤奋学习;相反,如果学业失败,成人批评,则儿童形成自卑感。

5、自我认识和角色混乱(青春期,一般女童9~11岁,男童11~13岁开始进入,持续8~10年)

个人对自己的体能、智能、情绪等品质感到满意,有明确的意志和目标,并得到成人的认可时,认为已达到了个人身份的建立。

青少年的体格发育变化,认知能力及社会的要求改变,如处理情感问题、伙伴关系、职业选择、道德价值等问题不当时可产生身份紊乱。

此期主要发展身份感。

父母教育态度与儿童性格的关系

父母态度

儿童性格

民主

独立、大胆、机灵,善于别人交往、协作,有分析思考能力

过于严厉,常打骂

顽固、冷酷无情、倔强或缺乏自信心及自尊心

溺爱

任性、缺乏独立性、情绪不稳定、骄傲

过于保护

被动、依赖、沉默、缺乏社交能力

父母意见分歧

警惕性高,两面讨好,易说谎,投机取巧

支配性

顺从,依赖,缺乏独立性

04

总结

我们有一句古话叫:因材施教,这说得非常有道理。

不过,古人并不懂得现代的儿童心理学、发育行为儿科学等相关知识,但我们就不同了:

每个人的心理特点不同,所以存在不同的思维方式,情绪反应和行为风格,这些合在一起,被称为一个人的“个性”。

“个性”的组成部分中,气质是先天的,难以改变,需要我们家长去适应,去欣赏;而性格主要是后天形成的,可以养成,需要我们去引导。

尊重孩子的先天气质,承认其差异;顺应其气质特征,培养良好的性格,这对于孩子的一生,非常重要!

标签:

相关新闻

X 关闭

X 关闭

精彩推荐